<畫菊> 鄭思肖

鄭思肖(1241~1318) 字憶翁,號所南,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曾以太學上舍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御之策,未被採納。以後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原名不詳,宋亡後,隱居蘇州,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趙宋,取“肖”從“□”之意。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表示以“南”為“所”;名住地為“本穴世界”,移“本”字之“十”置“穴”中,即“大宋”。日常坐臥,也要向南背北。他擅長作墨蘭,宋亡後畫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自喻,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 <畫菊> 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她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於故國的誓言。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讚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託物言志,深隱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陸游在《枯菊》中有“空餘殘蕊抱枝幹”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備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 “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此解不知是否合適。

來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106241.html

0 Response to "<畫菊> 鄭思肖"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powered by Blogger | WordPress by Newwpthemes | Converted by BloggerTheme